超低折扣商店(hard-discount store)
與沃爾瑪(Wal-Mart)、凱瑪(Kmart)之類的美國廉價品商店(bargain store)不同。折扣商店的店面,只有最基本的裝潢,販賣的食品與家用品種類也不多:通常是1,000到1,500個庫存單位(SKU;一家美國超市平均銷售三萬個庫存單位,一家中型沃爾瑪超級購物廣場,則銷售十萬個)。折扣商店的面積,大約只有一家沃爾瑪的十分之一,員工人數較少,而且通常位在租金低廉的區域。折扣商店擁有效率極高的供應鏈,這主要歸功於它們的庫存單位量較少,以及專注在通路商自有品牌(private label)上,使得營運較為簡單。折扣商店可保持少量的庫存單位,因而降低供應鏈成本,部分是因為店裡至少有一半的商品,是自有品牌的產品。這些自有品牌產品的價格,通常比製造商的品牌便宜一半,因此,折扣商店的成功,對傳統超市與品牌製造商(brand manufacturer)來說,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。
文章出處:別削價削掉競爭力
梅迪奇效應(Medici Effect)
聯想力是創新者DNA中最重要的一環,這種能力是把看來似乎無關的問題,或是不同領域的構想成功連結起來。企業家法蘭.強納森(Frans Johansson)把這種現象稱為「梅迪奇效應」(Medici Effect),因為梅迪奇家族當年找來各行各業的專家,包括雕刻家、科學家、詩人、哲學家、畫家、建築師,讓他們聚在一起,使佛羅倫斯出現爆炸性的創新活動。隨著這些專家相聚交流,不同領域匯聚後爆發新構想,引發文藝復興運動,成為有史以來人類創造力最蓬勃興盛的一段時期。
文章出處:創新者的DNA
企業2.0工具(enterprise 2.0 tools)
這些工具包括:多人共同創作的維基(wiki)、標籤(tag)、Twitter與其他微網誌、Google式搜尋等,正在改變企業的創新過程。一直以來,企業對於誰負責創新這件事,是很明確的:公司內的設計師、工程師、科學家……。現在已有企業在說:為什麼只限先驅使用者(lead user)參與?何不讓每個人都來試著幫我們開發新產品、改良現有產品,或是解決煩人的問題?這些企業不再規定誰可以參與創新過程,而是來者不拒。企業2.0工具,就是用來促進更開放的創新過程。其實,大多數新形態的創新,例如,開放式創新(open innovation)及群眾外包(crowdsourcing),都建立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。
文章出處:線上廣發創新英雄帖
由內而外的開放式創新(inside-out open innovation)
開放式創新打破傳統的企業界限,允許智慧財產、構想和人員,自由流進和流出組織。到目前為止,人們多半注意的是往內流動的部分,我們稱為由外而內的開放式創新。這類借重外力的創新,讓企業得以推出自己原本無力做出的產品或服務。但處於目前的經濟衰退中,企業往往忽視開放式創新中「由內而外」的部分,而這卻是對公司最有幫助的。由內而外的開放式創新,是指企業將一些資產或計畫交由公司外部來進行。這不只能省下許多時間和金錢,也能建立新的供應商和伙伴關係、促進創新生態體系壯大,並帶來高獲利率的授權收入。
文章出處:開放式創新五大行動
領導職能模型(leadership competency model)
企業希望藉此將主管的行為、知識、價值觀及動機,都制度化,以便創造穩定且可預期的成果。這套架構,讓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能以共同的語言,探討公司裡的新銳創新者。但若過度仰賴職能模型,勢必會破壞本可鼓勵獨特見解及創新活動的條件,結果強化同質性,而非凝聚向心力或加強團結。
留言列表